地产业“强者恒强”格局在逐步加强,硬币的另一面是诸多小型房企在逐步“逃离”。
截至今年10月底,房企破产已超400家。更为隐蔽的是,还有不少房企深陷“亏损”正于艰难中谋求转型。破产、逃离,俨然已成为2019年地产业关键词之一。其中,大港股份当属今年“逃离”地产业的典型代表。
长达两年业绩“跌跌不休”后,大港股份选择剥离地产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已找到破除“亏损”的命门。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从大港股份出售地产业务可以看出,其自身并不看好旗下地产类业务的长远发展。因为,小型房企规模化诉求一般较小,更多的是会考虑如何生存下去,以及后续战略转型的问题。除非是地方龙头性或者有着独特资源优势的小房企,一般来说,未来5-10年,小房企会面临大概率的被淘汰现实。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也表示,行业集中度的提高,现今小型房企普遍面临拿地机会不大,融资能力偏弱的问题,加上公司内部没有反思,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相应经营。
业绩“跌跌不休”
一纸业绩预告,提前宣告了大港股份来年将被“带帽”的命运。
11月22日,大港股份发布2019年业绩预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4亿元-4.5亿元(未考虑商誉减值影响)。这已不是大港股份第一次发生亏损,早于2015年上市公司就曾亏损0.18亿元。而过去的1年,亏损值更是高达5.7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大港股份将业绩变动原因归结为“公司测试业务毛利下滑较大,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房地产销售毛利下降”等。据其2019年三季报披露,单是集成电路业务板块,旗下子公司江苏艾科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艾科半导体”)、上海旻艾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旻艾”)净利润合计亏损就达1.48亿元,占比三季度业绩亏损值的51.57%。
将时间推至2016年6月,大港股份以“现金 股份”支付的方式,作价10.8亿元,收购艾科半导体100%股权,将业务由之前的“房地产 物流及化工服务 高科技及节能环保”拓展至集成电路测试服务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交易是上市公司业绩连续3年出现下滑情况下进行的。
现在看来,进入集成电路测试服务领域并非明智之举。即便在收购当年,该业务为上市公司贡献了2.36亿元的收入,在营收中占比17.25%;并贡献了1.05亿元的净利润,进而使得大港股份实现“扭亏”。2017年,集成电路业务在营收中占比进一步升至37.66%。彼时,大港股份营收和业绩已经出现双双下滑。此外,这笔收购也形成了5.72亿元巨额商誉。
2018年,艾科半导体发生了0.99亿元的亏损。上市公司对上述收购计提了2.45亿元商誉减值,在该年度亏损中占比42.98%,这也意味着去年的大亏损有四成要归因于此。可谓自己埋的“雷”,含泪也要吞下。
地产业“大逃离”
而大港股份另一主营业务房地产业早已如风中芦苇,危如累卵。
2015年,除租赁、商贸物流及服务业外,上市公司以房地产为首的其他六大业务线条在营收方面均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导致业绩亏损。次年,大港股份便开始了业务剥离,硅片及太阳能组件业务被“放弃”。2018年,混凝土销售、加汽块销售相继被剥离。直至今年,房地产业务也没能幸免。
10月19日,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以“优化产业结构, 盘活资产, 加快资金回笼”为由,拟将所持房地产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港置业有限公司(下称“大港置业”)100%股权和镇江东尼置业有限公司(下称“东尼置业”)100%股权转让给镇江新区保障住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并将两公司部分应收债权合计5.04亿元转让给长城资产。其中,股权转让价为5179.39万元,债权转让对价5亿元。
据其披露,近年来,上市公司房地产业务由公司本部、大港置业和东尼置业3个主体实施。大港置业成立于2013年2月,2017年就陷入“亏损”状态,实现净利润-1751.38万元。2018年、2019年1-7月又分别亏损5863.99万元、3829.09万元。东尼置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期内,分别亏损968.63万元、790.97万元。
通过上述股权、债权转让,大港股份计划逐步退出房地产业。
“逃离”或许是无奈之举。早于2007年8月,大港股份就凭借逸翠园项目进入房地产领域。2009年、2012年,分别将业务拓展至商品混凝土、新型建材等领域。2013年,通过大港置业正式进军商业房产。只是10余年过去,上市公司仍仅偏安一隅于镇江。
随着万科、融创等头部房企进入镇江,市场竞争加剧。再者,2018年镇江执行“限价”,上市公司部分项目定位不准,这些都促成了大港股份在房地产业大溃败。即便上市公司采取降价销售、赠送车位等方式让利于购房者,但项目去化速度仍较慢,用大港股份的原话来说就是“市场接受度低于公司预期”。
迫于去化“道阻且长”,过去1年,大港股份对存货计提了5603.26万元的减值。截至2019年三季度,上市公司仍有13.66亿元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36.18%,较之2018年上升了0.73个百分点。将这些与大港置业、东尼置业的出让联系起来看,上市公司地产业可谓“成也镇江,败也镇江”。
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业绩溃败在资本市场上反映最为直接,百亿市值缩水,大港股份用了不过两年。
自打2019年10月末以来,上市公司股价一直处于“破发”状态。截至12月2日,大港股份收盘价4.91元/股,市值仅为28.5亿元。在这之前,上市公司股价还历经了比这更加糟糕而漫长的“萎靡”。从去年8月至今年3月上旬,深陷破发半年之久,创下上市后记录。
两次破发期间,上市公司于今年5月以1.79亿元的代价,完成了对苏州科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科阳光电”)65.5831%股权的收购。通过收购,集成电路业务由单一测试服务转变为封测一体化。在这一利好下,上市公司股价一路串升至10.25%元/股。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而2016年那场收购,上市公司股价更是一路上扬至23.18元/股,市值登顶最高光时刻134.52亿元。但历史已反复证明,收购带来的利好会在之后的亏损中荡然无存。收购艾科半导体如此,科阳光电亦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大港股份募集资金投入的测试产能扩充项目均处于亏损中。据其2019年中报披露,镇江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项目、上海集成电路测试研发中心项目分别已累计投入金额3.74亿元和3亿元,期内相应实现效益-2592.09万元和-2290.15万元。
需要上市公司警惕的是,应收账款高企。截至2019年三季度,大港股份应收账款为10.25亿元,在营收中占比153.95%。同期内,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6.01亿元、3.21亿元,而其货币资金仅为9.61亿元,单与短期借款之间就存在着6.4亿元的缺口。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中国质量万里行》整理
对于今后将如何来解决短期偿债问题,大港股份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质量万里行》表示,大港置业、东尼置业100%股权及部分债权的转让,可使公司回笼5.5亿元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此外,公司会多渠道地采取一些措施回笼资金。
只是如果将上述数据在往前推两个会计年度,就会发现巨大的短期偿债压力,从来不曾离开过大港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