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国家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从未停歇。越秀地产作为有着36年发展历史的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紧贴时代步伐,敢为人先,引领潮流。从打造第一代商品房到开发运营城市商圈,从打造高品质人居到引入港式服务,从打造城市地标到引领tod人居潮流,越秀地产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抒写着属于自身、时代、城市、客户的共同故事,成就美好生活。
江南新村耀全城 初出茅庐第一功
2010年9月,“珠三角地区城市发展最佳范例研讨会”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会上,加拿大肯考迪亚大学教授约翰·扎卡赖亚斯对江南新村作出极具历史穿透力的评价:
“由于规划了多样化的土地利用模式,丰富迷人的公共空间资源和划分细致的步行路网,以及不断吸引来的新颖的商住活动,成功地创造了宜居的环境。”
1989年江南新村三期工程南片住宅楼群
这不禁令人思考,在1980年代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宜居的江南新村,究竟如何创建出来的呢?
答案的追寻,要回到1978年。
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巨轮刚刚驶出海港,中国经济进入“万物肆意生长”的年代。时任国家领导人意识到,解决住房问题刻不容缓,而且不能只依靠政府,必须发动一切力量参与进来。
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各地于1978年纷纷成立住建办,负责协调住宅建设和统筹使用各类建房资金,集中解决住房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州住建办”应运而生。
在建筑工地轰鸣的机械声中,时间来到1983年。
1983年2月2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原“住建办”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越秀地产前身),这是广州首个同时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在公司正式成立之前,位于海珠区的江南西住宅建设工程已经开启,项目拟征地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一次性解决7万人住房需求。
江南新村初期开工时征用的部分农田和村落
当公司把如此庞大的建设计划递到广州市有关部门桌面时,并没有立即就得到批准。毕竟,1983年的中国刚解决吃饭问题没多久,农田是命根子,要拿出60多万平方米良田,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而言,都是一个十分谨慎的过程。
但对于广州的城市空间布局而言,建设江南新村的意义显然又是极其重大。自广州建城以来,其城市发展重心均在珠江北岸的荔湾、越秀一带,历来有“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说法,要改变这一观念、南拓城市发展空间,一次大手笔的开发是势在必行。在经过反复论证、综合考虑后,当时广州市领导拍板,批准江南西开发计划。
江南新村地块基本以农田为主,不涉及旧城拆迁,完全可以按照“六统一”原则来推进建设。“江南西的开发建设是比较理想的,主要是当时总体规划做的比较好,而且是规划先行、建设在后,它的配套设施、环境绿化现在看来也是比较适用合理。”公司一位老领导多年以后的总结,与约翰教授的评价遥相呼应。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江南新村建成后,尝试面向公众发售,结果引发全城轰动,众多广州市民一手拿着钞票、一手拿着户口本前往售楼处通宵排队,最终因为人数太多,公司方不得不拉闸限购。如此盛况,可能要到20多年后才会在中国楼盘销售中心重现。
江南新村一炮而红,令广州人初尝商品房的甜头。
妙借六运东风 天河开发扬帆
沐浴着江南新村的荣光,时间巨轮告别1983年,驶进1984年。
那一年诞生了联想、海尔等等诸多知名公司,被坊间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建设中的天河体育中心
同样在那一年,中国体育代表团重返奥运会。当全国人们欢呼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时,广州人的目光,已经开始投向3年后的另一场体育盛会——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六运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其比赛项目之多、规模之大,都超过以往历届全国运动会,也给主办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借着六运会的契机,广州市政府开始实施城市中心东移战略,开发天河,延展出城市新的中轴线。
六运会主场天河体育中心所在地原为一废弃机场,为举办六运会,广州市政府将其辟为天河建设区,建起了天河体育中心。但1984年项目建成之际,四周仍然一片荒芜,配套设施和道路设施亟待完善。
当时广州市政府同时征询了多家国企建设天河的意愿,但大多数企业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犹豫,唯有公司以其远大的目光和超人的毅力接下这项大工程。
“当时我们负责修建天河路、天河北路、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四条主干道,全长5500多米,还有三条人行隧道,直到目前为止,都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那时真是相当艰苦”,时任项目负责人的一位公司老领导1998年接受访谈时如此回忆。
虽然江南新村初战告捷,但公司的资金基础仍然薄弱,作为开发商甚至连自己的办公楼都还没有,只好在越秀桥附近借了外单位的两层楼作为办公地点。
由于地方狭窄、人员拥挤,夏天温度又高,有的员工实在忍受不了,就搬到门外的大榕树底下露天办公。这棵大榕树于公司的意义,相当于苹果公司的车库、阿里巴巴的湖畔小区,道不尽的创业维艰。
天河路口立交处
办公场所可以凑合,但天河开发建设一刻不能耽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天河路、体育路、人行隧道等天体配套工程顺利竣工,于1987年5月23日举行剪彩仪式,并无偿移交给市政府。
六运会前夕,14位湖南记者从长沙骑单车出发,历经14天,骑行900公里到达广州采访六运会。当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记者单车团缓缓踩过天河路、体育路,接受沿途人们的欢呼时,他们可能并不了解,车轮下的平坦马路,掺杂了越秀人多少汗水。
1987年11月,六运会成功召开,举国欢腾。
从1985年接到任务起往后十多年,公司持之以恒地开发天河建设区,建设的城建大厦、市长大厦、财富广场、维多利广场等地标建筑先后拔地而起,全国著名的天河商圈以及广州新中轴线逐渐成型,计划中的广州战略东移一步一步实现。
商旅一区的高层建筑
从昔日小渔村 到城央岛居典范
六运会的荣耀时刻永远铭记,而广州的城市建设步伐也一直在路上。
1985年,公司接过开发天河建设区任务的同时,开发二沙岛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表。规划之初,广州市政府就要求把二沙岛建成“具有国际标准的高级住宅和科学文化中心区。”
如果说,江南新村初尝“商品房”甜头、六运建设配合了政府的战略东进,那么接下来的“二沙岛”建设,则赋予公司向国际高级住宅标准看齐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历史使命。
航空飞机在二沙岛西端飞行拍摄
根据二沙岛的定位要求,公司于1987年9月份与一家法国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资金引进、规划设计方面展开合作。
这是公司迈出了国际化第一步,缩小了国内住宅建设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当时引进国外单位做设计,还不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令人遗憾的是,国际环境风云突变,公司与法国企业的合作进程被迫中止,二沙岛建设项目面临考验。
已经历过江南新村、六运配套工程建设大考的越秀人经慎重研究决定:迎难而上,另起炉灶,自行开发二沙岛。
当时,二沙岛项目遇到两个最突出的问题,一是规划,二是资金。在规划方面,当时法方已经打好了规划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公司还融入了一些当时具有先进性的开发理念,解决了规划方面的难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彼时国内正在进行经济整顿,银根收紧,国际大环境不友好,企业对内对外融资都举步维艰。
经过慎重思考,公司领导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引入外资加快二沙岛的建设。
率先喝上“头啖汤”的是香港新世界集团。该集团在二沙岛东部开发了20多栋别墅并在香港发售,几日之内即宣告售罄。
而在新世界别墅区开建之时,由公司自行开发的二沙岛云影花园、宏城花园也陆续开工,并很快落成销售。此后,公司陆续引进香港金亚等香港公司参与二沙岛开发。
二沙岛云影花园配套的意大利式喷水池
二沙岛的建设,横跨了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曾经只是个破落的小渔村,经过越秀魔术之手已华丽转身为珠江上的明珠——总面积126万方的国际化文艺岛居生活典范,经过近20年岁月,现在仍然是广州最高端的城央岛居别墅住宅。
生于1980年代,生于改革开放潮起之际,越秀地产注定与国家同命运共呼吸。十年拓荒,十年蓄力,待那个春天到来,越秀地产将与祖国一起,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