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国际上最大的质量事件莫过于德国大众的“排放门”。事件过去快一年多了,热度早已褪去,但事件留给人们的教训不会因此而失效。本期我将与大家再次回顾这一事件,分享一下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悟。
事件回放:数据造假后果很严重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保局在指控大众汽车集团在所产的车内安装非法软件、故意规避美国汽车尾气排放规定。根据指控,涉及违规排放的车包括大众集团2008年以来在美国销售的约48.2万辆柴油车。按照每辆违规排放汽车可能被处以最高3.75万美元罚款的标准,大众汽车可能面临一张18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大众在22日承认数据造假,并称该公司在全球涉及违规排放的汽车可能多达1100万辆。
据外媒报道,德国的交通部门24日表示,大众汽车公司已经承认在欧洲也使用了在美国市场使用的排放检测造假软件。德国运输部部长亚历山大·多布林特表示,他已得知安装有排放检测造假软件的车辆包括一些装有1.6升和2.0升发动机的柴油车辆,大众排放检测违规事件涉及1100万车辆。
大众“排放门”丑闻的后果极其严重。9月21日法兰克福股市盘中,大众股价一度下跌超过20%,最终收于132.2欧元,跌幅为18.6%,单日市值蒸发超过150亿欧元。22日,大众汽车的股价再次暴跌20%左右,触及4年来的低点。欧洲主要股市因而全面受挫,巴黎cac40指数、法兰克福dax指数跌幅均超过3.0%。
除了股市的大幅震荡,大众“排放门”还造成了各国对德国汽车品牌监管的强化。英国运输部日前已向欧盟致信,请求在欧洲层面展开一项针对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状况的紧急调查。法国环保部长罗雅尔在当地时间9月24日决定对百辆汽车实施抽查检测。政府将督促有关部门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对法国产和进口车统统进行抽检。雅尔指出,大众作弊丑闻挑战了测试程序公信力,掩饰了那些不遵守排放标准的制造商。韩国环境部一名官员22日说,韩国将调查大众汽车在韩国销售的高尔夫、捷达和奥迪a3等3种型号柴油车是否安装可规避尾气排放检测的装置,如果当局发现这些大众柴油车中存在问题,那么调查将扩大到所有(在韩销售)德国柴油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24日就德国大众汽车尾气造假丑闻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消费者的权益必须得到有效保障。
面对如潮的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求以“百分之百的透明度”查清这桩丑闻。“我希望事情真相尽快大白于天下。”默克尔说。然而,事件不会因此而停止发酵。舆论已经开始怀疑事件并非大众个案,而是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的潜规则。尽管奔驰、宝马等汽车企业都声明否认存在尾气数据造假情况。但德国交通俱乐部发言人称,大众丑闻只是冰山一角,检测造假在很多汽车厂商中存在,只是现在缺乏足够证据。
大众“排放门”的恶果是严重的。德国《日报》毫不客气的批评到:尾气数据造假不只是大众汽车的危机,还损害德国其他汽车集团的声誉,破坏了整个德国工业的形象。既然连德国汽车制造工艺的旗舰品牌大众汽车和奥迪会靠作假来谋取出口业绩,那么还有哪个德国品牌值得信赖呢?报道警告说,“大众汽车要是垮了,德国也就垮了。而德国要是垮了,欧洲也就垮了。”
质量问题倒在其次,毕竟单一个案无法否定德国质量的事实。但从长远看,“排放门”的发酵势必影响全世界对德国制造的信心,从而严重危害德国工业4.0计划。众所周知,德国工业4.0被认为是欧洲摆脱经济疲软,对抗美国高科技优势和中国成本优势的战略举措。此时爆出的大众“排放门”丑闻,这一计划无异于遭受一记重拳。无外乎有阴谋论者认为,大众“排放门”是美国对德国发起的经济战争。
大众丑闻的深层文化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众“排放门”的爆出击碎了德国质量的神话,作为一个以质量闻名的国家,为何会爆出如此低级的质量丑闻呢?笔者认为,这与德国人质量管理的理念有重大关系。不过,在分析德国人的质量管理理念前,我们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德意志民族的文化意识。
德意志民族起源于今天德国北部的普鲁士地区。13世纪,条顿骑士团发动对普鲁士地区的征伐,逐步将当地各族群统一,并形成了普鲁士王国,也就是现代德国的前身。在军事征伐的过程中,欧洲中古的骑士文化也影响了普鲁士居民。骑士(knight)不是骑兵(cavalry),而是欧洲一个特殊的阶层。这个阶层非常非常重视自我修炼,将个人优秀品质的培养视为对上帝的义务,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继承了骑士精神的普鲁士民族非常重视国民修养,将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视为生活的常态。
这种精神传承造就了德意志民族浓厚的精英文化,进入工业时代后,这种文化集中表现在对于产品质量孜孜不倦的追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匠精神”。笔者刚开始学习质量管理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德国人是不需要质量管理的,因为这个民族早已将质量意识融入血液。质量低下在德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事实上在德国的工厂,我们也没有看到美日企业常见的qc、六西格玛等质量管理手段。可见,德国人的质量理念就是依靠人的高度自觉来管控产品质量。当然德国人或许没有意思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压根就不认为质量是需要管理的事情。
笔者不否认德国人质量管理理念的合理性,毕竟当今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都将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放到第一位,强调全员参与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但笔者认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的。德国人的质量管理理念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但这个假设并不总是成立。特别是当遇到巨大的利益诱惑,而又缺乏必要约束机制时,人很难坚持内心的底线。我们看到现代质量管理经历了从消极的“质量控制”到积极的“质量管理”这一漫长转变,这种转变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深刻的逻辑内涵。做好产品质量,首先要对危害质量的负面因素进行管控,这就需要一系列严格的质量制度;其次才是对促进质量的积极因素进行提升,这就需要激励全员为质量提升而奋斗。德国人的质量理念直接跨越了质量控制的层面,造成了质量管理上的严重缺失。这种质量理念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必然是“排放门”这种举世震惊的大事。
另外,对德国质量的造神运动也是此次“排放门”事件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世界上对“德国质量”有一种迷信的崇拜,而国内则变成了一种“质量拜物教”,而德国企业似乎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近几年大众质量事故频繁发生,但是每次事发后,大众都是百般抵赖,让国人先从自己的路况、油品、驾驶习惯找原因。速腾断轴这种明显的偷工减料居然以“美国也是这么卖的”
打发。此次“排放门”事件也是早有预兆,2013年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委托西弗吉尼亚大学对美国在售的多款柴油发动机汽车开展尾气排放检测时,就发现大众汽车尾气排放最严重时达到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但大众汽车百般抵赖,直到美国当局扬言拒发大众明年的柴油车证照才承认错误。由此可见,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已经让以大众为代表的德国企业将质量视为自在之物,拒绝倾听顾客的呼声,甚至明目张胆地否认问题和事实。在这种心态下,质量问题的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德国式质量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那么此次由大众“排放门”丑闻诱发的德国质量危机对我们有什么教训和启示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企业而言,质量管理要靠“法治”,而不是“人治”
此次德国质量危机的根源就是质量管理中的“人治”,即单纯依靠人的自觉性去维护产品质量。实践证明,这种质量管理方式风险极大。在没有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一旦人丧失自觉性,质量问题就会如江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
因此,质量管理必须依靠严格的制度。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度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基于防范坏人的目的,对质量工作的责任人严加约束,尤其是要确立领导者为质量的第一负责制人。
企业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法律般的严肃性,对制度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工作负责人做到赏罚分明。对尚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我们建议企业按照iso9000族的标准建立体系。总之,企业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依法治质”。
二、对国家而言,质量关乎国家利益,必须强化监管、社会共治本次大众“排放门”事件让全世界对德国汽车工业都产生了质疑,奔驰、宝马等品牌纷纷发声撇清关系。对德国而言,其产品的技术不如美国、成本不如中国,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质量。
如果现在连这个优势都丧失了,德国企业就将彻底失去竞争力,国家经济也要面临巨大危机。从近期国际形势看,世界经济格局正面临战后最大的调整。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和中国的制造业2025,被认为是这一格局的三大基石。产品品质是工业4.0的基础,如果此次危机处置不当,很有可能使德国丧失此次战略机遇,造成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
此次德国质量危机再次表明,政府监管不力必然导致企业质量出事。长期以来,德国产品的质量一直得到世界的认可,甚至被奉为圭臬。这种高度信任导致包括德国政府在内的各国政府对德国产品质量疏于监管,间接造成了企业对质量的放任自流。
德国这样的质量强国尚且如此,何况中国这种质量问题较多的国家?但加强质量监管不能只靠政府,还需要发动社会的力量。此次大众“排放门”就是由美国的民间组织和科研机构发现的。美国的这种质量管理方式值得我们借鉴,我国也应当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民间组织、舆论和公众等力量构成的质量治理体系,以社会共治的方式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
三、对社会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科学、客观、公正地看待质量问题本次大众“排放门”事件由一个企业的质量事故上升为国家的质量危机,这样的情况在质量发展史上非常少见。之所以会如此,就在于大家对德国质量有一种无条件的信任,而这种信任一旦崩溃,人们就会产生被戏弄的愤怒。然而,对德国质量的无条件信任并不是德国企业造成的,而是社会舆论长期渲染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