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社会经济发展、文化道德建设的根本资源,是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将诚信作为文化强国的主要内容写入报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讲话掷地有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国家信用体系建设框架呼之欲出
日前,由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编制完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送审稿)》已经上报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近期将会发布。
据了解,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是由中纪委、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发改委、公安部、高法、高检等共3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发改委、人民银行牵头,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
根据规划,以政务、商务、社会、司法等四大领域为主体的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实现了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2017年,将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2014年6月前,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的方案;提出建立以公民身份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代码制度的方案;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2015年要完成的任务包括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出台并实施政务诚信制度,出台并实施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2017年完成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早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会议就提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学者指出,上述任务如期完成的话,每一个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将会将有唯一的信用代码,当前信用信息种类多、发布广、整合难、处理繁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化解。这样,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将初具雏形,信用查询、公示和奖惩机制将实现联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驶上快车道。
分析人士认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活管理效率。
在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像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失信行为的存在,扰乱了市场秩序,对社会经济发展施加了巨大的“负能量”,而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国家层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刚刚起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呼之欲出,必将开启一个新的经济社会新时代。
社会信用体系 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
信用体系在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近200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更走向了规范和成熟。
在美国的信用体系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完全市场化的信用服务,数以千计的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专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美国的信用服务行业。美国信用服务企业不隶属于任何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财团,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正是他们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二是强大的信用服务能力。美国的信用市场能提供十几种信用评级或调查咨询报告,满足不同的需求者。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美国政府认可、世界通行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通过创新获得了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信用服务机构的征信标准,就是世界标准。三是严厉的惩戒制度。
这个制度会把失信者个别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者对全社会的失信。美国在实施失信惩戒时,不需对失信者进行任何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支持信用服务机构把失信人的失信记录在社会传播,使失信者付出惨痛代价。
美国推行的个人信用制度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学生的成绩和在校遵守纪律的情况都会被记载在学校档案中。如果学生有不诚实行为的记录,比如考试作弊等,都会被记录在案。那么当这个学生将来应聘时,招聘公司可向学校要求背景调查,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此人就学时的不良行为。由于诚实往往是美国企业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之一,因此失信的个人受聘机会必然大大降低。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极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但在市场条件下,这种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自律精神被一部分人抛弃,在过分追逐利益中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困扰,人们对诚信的呼唤,从来没有比这个时代更为热烈。
社会信用体系运转的核心就是通过记录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司法部门等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揭示社会主体的信用是好是坏,警示社会主体所存在的信用风险,并且以此整合全社会力量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它能够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环境,降低发展成本,降低发展风险,弘扬诚信文化。
未来,每个公民都将有一个信用账号,每个企业组织都有社会代码,这两个代码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号码,或者是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通过这两个号码,人们可以查到个人或者法人的诚信信用状况,例如个人或者法人是否有银行的欠款,是否存在拖税、逃税情况,是否有民事或者刑事的纠纷,有没有其他的违章、违规行为,诸如此类的信息都会归纳到社会信用卡里面去,方便查询。
以往人们所熟悉的银行征信信用体系,将会纳入到新的社会信用体系里来,这意味着包括银行在内的信用信息,也都会被归纳到每一个组织和个人的信用代码下面,记录着更广泛的、涵盖内容更多、更全面的行为。
这样的一个体系,为大广消费者带来了以下便利。
首先,这一社会信用体系将有效防止老百姓上当受骗。在现实消费生活中,总有一些骗子使用各种伎俩向消费者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或者直接骗取钱财,让人防不胜防。而有了社会信用体系之后,个人消费者也可以直接上网查一查这些销售者或销售组织的信用账号,看看是不是可信,有没有骗人以及其他的不良记录,这样一来,消费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来自消费侵诈的侵扰。
其次,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信用记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不法、不规矩的行为受到一定的制裁。在这样的规则下,失信者如果依然我行我素,他的信用账号里就会存着大量的不良信用记录,从而对其自身生存也发展构成巨大压力。
再次,社会信用体系会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好转,公民的道德水平能得到提高。每个人在想要投机取巧的时候,都会顾及损坏个人信用的后果,减少了不道德行为的发生,使得市场运行更加顺畅,社会更加平稳,而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的放心。
企业公民 准备好了吗
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经济健康发展便无从保证。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迎丰认为,不诚信者是因为他们权衡预期的收益大于成本。如果行为主体考虑的是主要是短期利益,就会只注重一锤子买卖,那么他们的选择极有可能是失信——用欺骗赚取别人的信任所带来的收益,而不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典型的例子就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品,或者是路边、车站、码头、机场的餐饮店的一次性暴利,追求短期的非法利润。而如果人们注重追求长期利益,注重回头客,就会选择讲诚信。
从整个社会来分析,失信者为防止欺骗行径暴露需要支付“伪装”成本,守信者为使其交易行为与失信者相区别需要支付“甄别”
成本,公众为在鱼龙混杂中寻找守信者需要支付“搜寻”成本,而社会管理者为遏制失信行为则必须支付“惩罚”成本。这些成本都意味着效率的低下。
所以说,不诚信也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据世界贸易组织披露的资料称,20世纪初,全球的假冒伪劣产品销售额只有50万美元,而到21世纪初已突破1000亿美元。自1990年以来,全球假冒商品的贸易额增长速度是全球贸易额增长速度的3.2倍,假冒伪劣现象已成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因此,全世界各国都重视完善立法执法的双重手段,对不诚信行为予以重惩。
我国2000年9月实施的新的《产品质量法》加大了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增加了处罚措施,与此同时,《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都对造假、失信行为亮出了利剑。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加大相关法律、标准、制度的制修订力度的同时,在全国连续开展了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专项整治和打假联合行动,上下联手,各部门配合,对造假者重拳出击,查处了一批批制假售假大案,判罚了一批批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市场失信行为重典惩治的决心。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框架中,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尤为重要而深具活力的一环。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信用来保障,企业无论在扩大规模、科技创新还是团队建设,都需市场中其他组织的帮助支持,但由于信用缺失行为的存在,使银行不敢轻易放贷,消费者不再信任,那企业等于作茧自缚,很难再有作为。
对于企业组织,是做经济动物,还是企业公民,不再仅仅取决了企业组织的自身选择,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中,所有的行为主任,都在处于法律、规范和游戏规则的网络中,遵守规则,才能走得更远。一旦失信,很有可能应声“被踢”。
但愿市场永远铭记,李克强总理所说过的那句话,“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