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污染留在中国,将中国轮胎企业利润压到最低”,这是长期以来西方各国控制中国轮胎出口业务的基本思想。提高质量,改变依赖中低档产品出口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中美轮胎特保案是两年多来中美之间爆发的较大的贸易冲突之一。中国败诉源于确有倾销嫌疑以及对美国政治的不理解。两年多以来,中国轮胎的出口量却仍在增长,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整体感觉是,中国没有输,而美国也没有赢。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这恰恰表明,中国轮胎出口没有任何话语权,完全由西方各国来掌控。
“中美轮胎特保案”中方彻底败诉
今年9月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就中国诉美国轮胎特保措施世贸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维持了美国轮胎特保措施,中国败诉。至此,长达两年多时间的“中美轮胎特保案”不得不告一段落。在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协会、企业等相关人员共同游说美国相关部门失败后,在商务部上诉世贸组织相关部门时,国内相关人士一致认为,这是美国的阴谋。在国人看来,这么明显的阴谋,为什么世贸组织就看不出来呢?中国怎么就会败诉呢?该案件本身绝对值得业界深思、探讨和总结。
上表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显得很被动和无力。9月5日之后,国内有媒体以《中美轮胎特保案虽败犹荣》为题,对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表示赞赏。文中指出:“在整个纠纷解决过程中,中国不失时机地运用了wto规则所提供的所有平台,充分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抗争,无论是程序还是实体,均无可挑剔”。但对最终失败原因,表达含糊,说美国在玩“文字游戏”。而国内大多数观点与此一致,认为中国中了美国的“阴招”。
败诉缘于国内同行恶性竞争等老问题
然而,值得寻味的是,美国发起此次轮胎特保案,依据的条款是1974年实施的。如此来说,美国人也太聪明了,居然在35年前就给中国挖了一个坑。很显然,这个421条款不是为中国准备的。在2001年加入世贸时,中国政府是同意这个条款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有一个坑。那么,明知有坑,为什么还要往里跳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确实有倾销嫌疑。而在采取应对措施时,又显得有些太麻痹大意了。
倾销嫌疑方面,虽然国内相关方面一直不承认,但是,从近期行业协会提出的一些应对措施以及一些大型轮胎企业要求提高轮胎门槛的举措上,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国内一位大型轮胎企业前负责人表示,此前中方企业出口美国轮胎往往进行恶性竞争,演变到最后变成互相之间价格竞争。他透露,个别厂家为了获取出口退税和地方政府的鼓励等优惠政策,出口到国外的轮胎价格甚至比国内还低。他认为,在国内生产污染环境,再将产品出口国外的政策并不可取,“甚至在山东一地就有近百家生产轮胎的企业”。据橡胶协会统计,全国大小轮胎企业共有360多家,中小型轮胎企业的数量就占据了290家左右。
麻痹大意方面,则主要是对美国政治的不理解。据了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在此之前已经6次启动“421条款”对中国出口实施限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挡回两起,呈交给白宫的四起也全部被前总统小布什否决。因此,当第7次特保案发生时,中国普遍的观点是“将被奥巴马否决”。连小布什这么强硬的总统都不敢做的事,新上台不久的奥巴马怎么可能会做?
另外,当时中美经济完全是两重天,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最困难时期,而中国政府在“4万亿投资”出台后,经济开始率先恢复并出现大幅增长。过于乐观的预测,使中国政府忽视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奥巴马和小布什分属于两个党派,奥巴马的上台是得到了工人的支持。
对于工人提出的特保措施申请,奥巴马显然有可能要站在工人这边。当中国政府认识到这一点时,专门在奥巴马公布结果之前,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进行访美。媒体报道称,“这是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十年来首次访美”。随后,惩罚性关税率下降了很多。
就这样,对于已经在坑里的中国轮胎企业,即使后期想出再多的应对办法,也都是于事无补了。
轮胎出口“不降反升” 自主品牌仍受压制
美国的举动,为其他wto成员国同样实施特保案开了一个先例。据了解,以后的国家可以直接援引此案例,不需要经过wto就可以对我国进行轮胎反倾销调查。截至目前,对中国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国家已多达10个。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轮胎产量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长。
#p#副标题#e#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轮胎产量:2011年11月61612009年,达6.55亿条,同比增长20%;2010年,达7.76亿条,同比增长19%;2011年1-9月份,达6.09亿条,同比增长7%。
在中国轮胎产量持续攀升的同时,轮胎出口量和出口额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1-7月份,轮胎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4.2亿美元,同比增长43.3%。其中出口额79.99亿美元,同比增长44.3%;进口额4.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6%。
出现变化的是,2010年前,美国一直是中国轮胎的进口最大国,占中国轮胎出口量近一半的份额;但从2010年起,欧盟开始取代美国,成为中国轮胎出口的最大地区。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数量比2009年下降23.6%,2011年上半年进口量继续同比下降6%。
对于上述情况,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一些企业都在津津乐道,“我们的产品质量是很好的,我们的价格仍有优势。所以,东边不亮西边亮,中美轮胎特保案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影响“。对此,本刊记者特别咨询了青岛福临轮胎有限公司和青岛瑞诺轮胎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是轮胎出口企业,且在国内尚未开展业务。两家企业的相关责任人均表示,中美轮胎特保案确实导致其轮胎出口美国数量有一定下滑,但目前已从其它国家和地区得到弥补。因此,整体影响并不大。而国内的轮胎巨头企业杭州中策和玲珑轮胎之前也都对相关媒体表示,在调整出口结构后,轮胎出口量仍处于增长态势。
实际上,轮胎出口增长只是表面现象。这恰恰表明中国轮胎出口,几乎已经失去了话语权。西方各国想让你往哪儿出口,你就得往哪儿出口;想让你多少钱出口,你就得多少钱出口;并且,中国必须要为全世界生产轮胎,而由此带来的污染中国自己负责。
前面提到的10个国家中,包括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等发展中大国。他们跟随的原因很简单,其本国产品与中国产品形成竞争。而欧盟此次并没有追随美国,但他们也没闲着,对轮毂和紧固件等汽车零部件实施了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
这也是欧盟能够迅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轮胎出口第一地区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必须要清楚,美国和欧盟在遏制中国方面,始终是同盟。他们深知,如果完全遏制中国轮胎出口,他们自己也会受伤。毕竟,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跨国轮胎巨头为首的世界十大轮胎企业,都已经在中国设厂生产轮胎。而且,中国轮胎出口中,70%以上是外资品牌的轮胎。如果不让中国轮胎出口,将更多影响到其本国企业的利益。但通过轮胎特保案,可以打压中国自主品牌轮胎的利润空间及市场份额。对于跨国巨头来说,只要调整一下出口结构就可以了。
如,原来他们在中国生产的轮胎不再出口到美国,而由其泰国、越南等国的工厂来替代;而中国工厂生产的轮胎可以出口到还未实施特保调查的国家或地区,如欧盟、非洲等。
欧盟采取技术壁垒 提高标准
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限制措施,继美国之后,欧盟又出新招。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采取的是技术壁垒方式。据介绍,根据明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一般机动车辆安全法规和轮胎标签指令,滚动阻力等性能指标不满足欧盟最低标准的轮胎,将不得在欧盟境内销售。
全国轮胎轮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近对大型轮胎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轿车胎滚动阻力多为e、f级,大部分可达到欧盟第一阶段的最低要求,但有相当比例的没能达到欧盟第二阶段的最低要求。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胎研究所对全国载重胎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约30%的载重胎达不到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70%达不到欧盟第二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综合来看,全国36%尚未满足欧盟第一阶段标准,50%不满足欧盟第二阶段的要求。也就是说,至少有30%的中国轮胎企业要被拒之门外。
要掌握主动权仍须全力升级
“将污染留在中国,将中国轮胎企业利润压到最低”,这是西方各国对中国轮胎出口业务的基本控制思想。奥巴马最后公布的惩罚性税率,较之前方案有一定降低,并非是给中国面子。而是“中国轮胎出口不能死,但不能活得太好!”
对于这种事实,至今我国仍没有有效的应对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质量,建立品牌,提高中国轮胎制造在全球的绝对竞争力。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对此指出,全国子午胎生产企业,特别是出口欧盟的子午胎生产企业,应抓紧对其生产工艺、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指标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加强,以适应欧盟轮胎标签法。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升级,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