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教辅书粗制滥造现象严重 内容堪忧 产经分析 -九游会平台

2011-05-06    中国质量万里行    邱裕明    点击: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尽管我国已经毫无疑义地进入了全球出版业大国的行列,但是相对于出版图书惊人的数量和品种,图书的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内容上的粗制滥造和东拼西凑,其危害甚至超过了印刷装订上的不合格。

      相信逛过书店的人都对店内满书架上铺天盖地的各类图书印象深刻,想找什么书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据统计,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万种。其中,新版图书16.8万种,重版、重印图书13.3万种,总印数70.4亿册,就出版总量而言,我国已经毫无疑义地进入全球出版大国行列。但是相对于文/本刊记者邱裕明出版图书惊人的数量和品种,图书的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在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上,中国版本图书的交易量还是偏少,这其中除了语言的因素之外,图书的品质不够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一般来说,图书的质量主要包含印刷装订的质量、编校的质量和思想内容的质量,近年来我国印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即使是盗版书,印刷装订的质量也相对合格,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编校上的差错也没有以前那么触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尽管我国已经毫无疑义地进入了全球出版业大国的行列,但是相对于出版图书惊人的数量和品种,图书的质量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内容上的粗制滥造和东拼西凑,其危害甚至超过了印刷装订上的不合格。

    浮躁的图书--透视出版业繁荣下的内容质量惊心。但是内容上的粗制滥造和东拼西凑却让一本书的质量直线下降,其危害甚至超过了印刷装订上的不合格。

     教辅书粗制滥造现象严重

     家住北京上地的赵女士是个典型的书虫,从小就喜欢买书看书藏书。逛街的时候基本上是逢书店必进,每次谈起买书的话题都滔滔不绝,难掩对书的深厚感情。可是最近跟她谈起买书话题的时候,赵女士却变得忿忿不平起来,表示以后买书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内容,否则容易上当受骗。

    原来赵女士是北大硕士毕业,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图书的品质要求也相对较高。可是最近发生的一次不愉快的买书经历让她对书的质量严重不满,对逛书店的热情也随之下降了许多。

    赵女士的儿子现在读初中二年级,每个学期开学之初赵女士都要陪着儿子到大书店里去买一大堆学习资料,事实上,这样的工作从儿子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赵女士告诉笔者,以前买的学习资料都是按照老师的推荐和要求买的,自己并没有认真去看这些东西。可是上周去买书的时候自己无意中拿起书店里琳琅满目的辅导资料看了看,觉得大部分内容是雷同的,只是出版社和作者不一样而已,再认真一看,发现里面多处存在错误,而且东拼西凑的痕迹很明显。

    这一发现让赵女士感觉非常糟糕,赶回家一看以前给儿子买的那些辅导资料,里面的内容也存在多处错误,各种不同版本的资料内容大同小异。这样不合格的学习资料怎么能堂而皇之地摆在书店里卖呢?学生们看了怎么会有帮助?赵女士对书店和出版社这样不负责任的做法感到很愤怒。

    赵女士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事实上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学习辅导资料的时候都遭遇过赵女士这样的愤怒。但是愤怒过后却没有什么办法,孩子总是要看辅导资料的,书店里的教辅图书仍然是铺天盖地,内容仍然是那么让人不放心。究其原因,据出版界业内知情人士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出版周期太短。由于教辅书市场需求巨大,出版利润很高,很多出版商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丧失起码的诚信和职业道德。很多图书按照正规的出版程序需要三四个月才能出版,有的出版商却能在十多天就赶制出来,甚至曾出现过三天编出20万字教辅书的“奇迹”。如此短的时间编出来的图书必然是东拼西凑、错误百出了。

    第二,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测机制。本来严格的出版程序在利润的疯狂追求下也简化了许多,“三审三校”的规定形同虚设。新闻出版总署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几乎每年都对教辅书进行抽检,但是对出版不合格教辅书的出版商处罚不够,使得问题教辅书屡禁不止。

    第三,教辅书市场需求巨大,部分教师参与合谋。由于考试制度等原因,我国的中小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买过5本以上的教辅书,如此刚性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教辅书的出版商,加上部分教师受利益诱惑,参与教辅书的编写和推销,致使教辅书市场更加混乱。

    虽然各家出版社都挖空心思,以最富创意的包装和蛊惑人心的书名千方百计吸引学生和家长们,可是无论如何包装,许多教辅书东拼西凑、互相抄袭现象还是存在。教辅书低劣的质量和混乱的市场亟须有关部门的强力整顿。

    健康书内容“不健康”

    除了久为人所诟病的教辅书之外,近年来大热的健康养生书质量也良莠不齐,存在大量的“烂书”、“伪书”,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危害。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健康养生问题越来越注重,出版社为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需求,出版了大量的健康养生类书籍。然而众多的健康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出版者急功近利,急于在市场上大赚一笔,出版了很多伪健康书,以专家的名义忽悠读者,牟取暴利。如去年张悟本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前几年的台湾人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等,都是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什么“茄子包治百病”、“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等,打着健康的幌子骗取钱财。这两本书后来都被禁了,但是之前销量甚巨,无数读者受到伤害。

    标榜为“健康教母”的马悦凌在其著作《不生病的智慧》中告诉广大读者,生吃泥鳅能去肝火,百益无一害。但很多读者反映,在吃了生泥鳅后出现发烧、出汗、全身无力、头痛等症状,很多受到伤害的读者为此准备投诉《不生病的智慧》的作者和出版社。但是据律师介绍,患者如果起诉马悦凌,胜诉可能性并不大,“马悦凌的书是养生书,不是医学书籍。她只是在书上发表个人观点,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人。做出吃生泥鳅行为的,是读者自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健康养生图书市场之所以呈现如此乱象,根本原因还是其中有暴利可图。巨大的市场利润让出版社纷纷加入健康图书的出版大军,甚至一些跟健康搭不上边的出版社和个人也参与进来,使得健康养生书质量严重下降。据了解,全国有570多家出版社,其中有400来家介入了养生类图书的出版,很多文艺出版社,画报出版社和妇女出版社都出版健康养生书。俗话说“没文化胆子大”,很多非专业机构出版健康图书时根本不考虑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只要什么样的内容吸引读者,就出版什么样的书。

    有业内人士透露养生图书的编写流程:找个专家挂个主编,网罗“枪手”东抄西拼,一二个月就能出书。一本定价十几元的图书,其实成本价也就三、四元钱,如果没有配图、彩印等,成本就更低。如此胡编乱造出来的健康书内容能让读者放心吗?

    除了部分出版商的不负责任之外,学苑出版社孟白社长认为读者对某些健康养生专家及其理论的盲目崇信也是劣质健康书横行市场的一大原因。有需求才有市场,某些健康养生书提出的观点正好迎合了读者的心理需求。比如人在心理深层都会有一点儿讳疾忌医。一听到自己身体不好,医生告诉要治疗,突然冒出一位大师来,告诉这个没关系,不是病,你就放心大胆地吃某种东西,或采用某种简易方法,就能去病健身,当然就迎合了老百姓潜意识里的东西,受到欢迎。

    当然老百姓不具备专业知识,他们有需求很正常,重要的是出版者需要有道德底线,对读者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迎合,而应当做出健康的引导。图书不是普通的商品,它同时还是文化用品,承担着教育文化的功能。

    可喜的是,去年张悟本事件以后,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四项规范健康养生图书市场的措施:

    第一,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规划和指导。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总署将组织开展优秀健康科普类图书的评选推荐活动,在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中,也要选择一些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优秀健康科普读物。通过出版社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的方式,向社会推荐一批真正的优秀健康科普图书。

    第二,同医药卫生部门合作,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提出管理办法,要求出版社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

    第三,总署将通过新近设立的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图书将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由出版社采取召回、停售等措施。

    第四,与医药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学术质量和审读标准,加大审读力度,组织专家集中审读在售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根据不同的审读结果采取处理措施,对违反科学常识和危害百姓健康的此类图书,将通过媒体公开曝光,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切实承担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措施提出后,效果很明显,大约有的健康书出版商受到影响,很多中小出版商退出健康养生书市场,使得热闹的市场一下子降温了许多。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市场的规范有序比一时的火热更重要。
 

九游会平台-j9九游会登录 | 关于九游会平台 | 联系九游会平台 |
j9九游会登录 copyright © 2002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j9九游会登录的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