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21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专题报告》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在上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张江基地学术报告厅向社会正式发布。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安中心物联网中心副主任吴松洋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安中心物联网中心副主任吴松洋发表会议致辞,他指出网络安全法治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网络安全法律体系的完善为保障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加强网络安全法治,维护网络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增强安全意识,构筑安全防线。
基于2021年度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活动收集的280 万份有效问卷数据,真实、客观、全面反映了参与者对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发展状况的感受,指出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明确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工作在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揭示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的发展趋势。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指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便捷和风险共生。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2021年我国网络与数据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网络与数据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她指出,我国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深入人心,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感和满意度是对网络社会治理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调查结论重点关注:我国网络安全保障水平日益提高,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公众的网络安全感有所提升,但网络安全状况仍有改善空间。
根据“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54.58%的公众认为当前网络环境是安全或者非常安全的;53.79%的公众认为网络安全感较去年有所提升或明显提升。
我国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与依法治理的现状总体满意。54.97%的公众满意或者很满意当前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和依法治理状况。
主流媒体普法教育作用显著,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网络安全普法阵地和平台,应持续推进“互联网 法治宣传”行动。77.17%的公众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了解到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66.4%的公众认为需强化媒体宣传作用。
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已然觉醒,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成为人民群众核心诉求。公众认为84.37%的公众认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网络安全立法亟待加强。
网络安全监管与执法有成效,网信与公安执法力度获认可。59.34%的公众满意或者非常满意当前网信、公安等部门遏制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工作成效,57.61%的公众满意或者很满意当前网络安全监管和执法状况。
报告调查分析可知,我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有所提升,对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满意度也较高,但仍需立足社会核心诉求,围绕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深化网络犯罪源头治理、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面持续推动我国网络空间治理。
在“网络安全法治社会建设”研讨会上,多位权威专家针对其各自专业领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王崟屾作《网络虚假信息治理的浙江实践》分享;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研究员刘金瑞以《个人信息保护法:全面强化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为主题进行发言;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原浩作《网络与数据安全法治的合规影响》专题发言。
调查活动组委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长严明
调查活动组委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长严明作出专题发布会总结,他强调法治建设在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网络安全法已经为更广大公众所了解,个人信息保护认知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但是还需要加以重视和继续提高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他对于专家研讨的内容和案例分析表示十分支持,并把“满意无止境,安全有底线”作为总结话语,认为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能为网络安全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