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向曙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质量强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为“十四五”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市场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市场监管的演进规律和时代逻辑,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找准新定位、谱写新篇章。
着眼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就是水和鱼的关系。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规范市场秩序的裁判员,要围绕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致力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一是要深化高水平的市场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近年来,尽管湖南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和先进规则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改革,全面推广“一网通办”措施,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加大登记注册制度、生产许可制度改革力度,将“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成为“放管服”改革的湖南升级版,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二是要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围着市场换思想,走出机关、走向市场、走进企业,深入调研思考,强化探索实践,形成市场化的改革导向、监管理念和工作方法。要奔着市场抓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简政放权,将登记制改备案制、确认制改承诺制,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跟着市场抓监管,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性、功能性转变,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
三是要打造高质量的市场环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初心使命,把规范市场秩序作为扩大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重大举措,建立全域覆盖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平台公司、网络经济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互联网﹢监管”落地见效,更大范围引入“好差评”制度,加强信用监管、联合惩戒,让守信者畅通无阻、失信者寸步难行。落实违法严惩、典型曝光、巨额赔偿、处罚到人、行业禁入、行刑衔接等制度,科学把握严格惩戒与包容审慎的关系,让侵权假冒者付出惨痛教训。加强消费维权工作,把12315热线建设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维权和监管平台,综合运用点评、约谈、劝谕、调查、公开披露等手段,化解消费风险矛盾,建设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市场环境。
着眼建设质量强国,构建战略支撑的“大质量”格局
建设质量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监管部门要坚定地扛起“质量强国”大旗,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致力构建战略支撑的“大质量”格局,推动湖南加快迈向“质量时代”。
一是形成“大质量”发展氛围。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要坚持全省上下一起抓,将质量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施质量工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创设质量发展基金,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科学编制“十四五”质量强省发展规划,加强质量工作地方立法,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类企业“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意识。要坚持四大质量一齐抓,盯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质量问题,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面加强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建设,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质量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要坚持经济社会一把抓,将质量工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之中,落实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上,使湖南真正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二是把握“大质量”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多高端供给、优质供给、有效供给,以质量变革促进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体来说,要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打造更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狠抓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信息化、智能化为现代产业体系赋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标准、技术、管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质量治理,打造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湖南品牌,在更大范围上实现内外销产品的同线同标同质,培育湖南开放发展的质量竞争新优势。
三是要夯实“大质量”技术基础。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基础设施,对于现代质量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围绕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布局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技术先进、梯次分明、产业协同的标准服务体系、计量溯源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要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和“一站式”服务,打通质量基础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打造“重点产业﹢质量技术”的要素集聚洼地和产业发展高地。要以科技引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准的国家实验室、国家质检中心和标准技术创新基地、质量创新基地。
着眼守牢民生底线,构建质量安全的“大监管”机制
“严格市场监管、质量安全、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要聚焦主责主业,坚持系统观念,致力构建质量安全的“大监管”机制,实现发展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在防范化解质量安全重大风险挑战的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一是要强化系统监管。市场监管是政府五大职能之一,但市场监管并不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也不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能做好的事,必须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考量,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统筹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商标品牌战略和食品安全战略。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要强化依法监管。“法者,治之端也。”要把依法行政作为生命线,在对原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立改废释”并举,加强信用监管法和网络监管法等市场监管重要领域立法,将市场监管领域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并上升为法律法规,将市场治理过程的各环节纳入法治轨道,以良法保障善治。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秩序,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
三是要强化源头监管。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对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的前瞻和预判,掌握风险治理的主动权,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主动战。要坚持抓早抓小抓了,加强日常检查、监督抽查、消费投诉、舆情监测,确保重大风险发现在萌芽之时、解决于事故之前。要聚焦网络订餐等重点领域、校园及周边等重点区域、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关口;聚焦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风险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把“从实验室到临床”每一道防线;聚焦电梯、游乐设施等重点特种设备,严把“从设计到报废”每一道关口;聚焦危险化学品、妇幼用品、重要消费品等重点工业产品,严把“从标准到使用”每一道环节,防控市场监管领域出现“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
四是要强化综合监管。针对当前监管执法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坚持系统集成、高效协同,打好监管“组合拳”,用好政策“工具箱”,将综合监管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推进分段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建立完善问题会商、工作协同、监管联动有效机制,实现“一个窗口审批、一个标准管辖、一箱工具综治、一套程序办案、一支队伍执法、一条热线维权”。要推进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建立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特别是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强智慧市场监管建设,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现代技术运用到监管之中,以信息化带动监管的智慧化、专业化,提高预警预测预判和早知早打早防的能力。要推进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强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