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于2016年提出实施“质量强桂”战略,是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体现。“质量强桂”战略,是积极响应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全方位决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少数民族地区质量建设的积极探索,是在质量强国战略指导下执行的契合广西地方质量发展战略,是广西社会经济长期的质量建设战略,通过激活和强化管理、标准、人才等一系列质量要素,重点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标准提升、质量技术支撑、质量治理、质量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全面提升广西质量总体水平,对推动形成广西地方民族经济特色发展新模式,提升广西市场经济优势,维护中国西南边陲民族地区安定大有裨益。有鉴于此,广西政府应立足长远,尽早搭建起科学、高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质量建设体系,对加快广西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具有关键作用。
一、坚持企业主体地位,以质量管理和技术升级改造作为两大抓手,重点提升广西企业质量能力
引进适合广西本地企业的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有助于保障广西质量建设快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广西企业的决策者有敢于革故鼎新的勇气和前瞻性的眼光,打破中国企业传统的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将企业质量管理引入快车道。目前,“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企管界广泛认同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模式[1]。广西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质量奖”[2]为导向的基础上,鼓励广西大中型企业结合现实情况,积极探索适合于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鼓励小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全面纳入质量管理有效管理体系。注重发挥全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有效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产出率,转化率,企业还要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进行技术改造,构建一整套针对企业内部质量问题研判,质量危机管控,关键环节质量监控,质量安检检测义务,明确主体责任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健全产品九游会平台的售后服务内容,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广西政府从政策和资金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广西产业优化升级改造,提高地方财政部门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广西“质量强桂”建设各项工作常规有序发展。
二、发挥政府尤其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快构建网格化监管模式,着力多层次质量技术人才培养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这一论述事实上强调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的并重,是针对中国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发展任务的再认识和再调整。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完善和创新质量网格化监管新模式。推行这一模式,可通过监管资源的下倾,权利的下放,人员的下沉,将网络建设成为发展质量监督的载体,促进社会参与的助推器,将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社会质量治理和服务功能的深化拓展、精准释发、全面覆盖,切实保障广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政府应将质量过程监管中专项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査、日常监督检査列为网格化监管的重点工作,集中优势力量,围绕安全风险、社会影响的产品彻底清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潜在隐患,积极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质量风险管理经验,提升全区质量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水平。整合全区现有高校教育资源,加大对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主要培养专业型、管理型和实务型人才。从专业型人才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政策的根本要求,广西政府应立足长远,应当深入挖掘和培养有志于研究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化基础性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从管理型人才来看,应该培养高素质一线管理人才,让他们留得住,更好地服务于广西、扎根广西。从实务性人才来看,广西高等院校可开设质量管理、质量标准等课程,定期组织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提升其实战能力。同时,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人才行业交流,发挥同行业协会作用,帮助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再培训工作,提髙现有员工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行为教育意识。搭建广西企业间横向交流,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纵向交流平台,培养一批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的行业内技术专家,积极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的质量管理工作。应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浙江、上海等沿海发达省份,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系统业务交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为广西战略性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打造标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等服务,并努力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搭建区域型质量管理学术交流平台,吸收欧美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理论和管理经验,着力为广西质量提升构建综合性人才交流大环境。
三、加快广西特产地方标准的制订步伐,培养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性品牌,塑造形成自身民族地区特色的质量文化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广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寄希望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依托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将地方标准制订列为全区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也是广西质量建设的历史性契机。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是绚丽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特性,不仅关系到民族文化传承的事业,而且还应该为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长盛不竭的动力。广西地区产业发展以食品、有色金属、石化、冶金、电力、造纸与木材加工、纺织服装与皮革加工为传统优势产业[3],应加快推动制糖业、机械、铝业、冶金等行业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央同意广西设立自贸区的背景下,要加快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等先进制造业落地广西本土,积极支持企业制定具有高于同行业水平竞争力的企业内控标准,鼓励采用国内外标准,以此推动民族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广西应依托壮、瑶、苗、侗等传统民俗文化,注重挖掘产品服务的内在性质特征,延伸旅游产业特性,逐步发展广西各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民族建筑、医药用品、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比如织锦、刺绣、陶瓷、竹编、芒编、铜鼓、瑶族的长鼓舞、捉龟舞、黄泥鼓舞、盘古兵舞、八仙舞、胡碟舞等标准制订工作。标准制订应积极引入政府质量管理部门、企业技术研发专家、社会专业人士等多方共同研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延边特色的领先国内同行业产品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
此外,广西应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培育民族特色品牌。逐步建立起基于长远发展并兼顾企业价值观、民族文化观相适应的j9九游会登录的文化。企业建立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努力塑造有利于质量和品牌意识的企业价值理念。
[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摘录)》,载于《国家质检网》,2013年3月1日。
[2] 《广西设立“主席质量奖”》,载于《广西日报》,2012年7月19日。
[3] 《集聚发展优势 引领产业升级——广西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综述》,载于《广西日报》,2019年1月7日。
作者:杨耀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党外交学院 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