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并且提出了“四个着力”的具体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我们高度珍惜大自然赋予湖北人民的宝贵财富,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也为湖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年来,湖北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面临着经济长期高位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累积排放与资源环境承载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任务艰巨等挑战,湖北省如何化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接下来,湖北省将如何结合党的十九大新目标和新要求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日,中国发展网就相关问题对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颖进行了专访。
杨颖告诉中国发展网,面对这些挑战,湖北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持保护优先,坚持统筹规划,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综合施策,坚持依法治理,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努力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
中国发展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结合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可否请您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杨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进一步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思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坚强决心、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担当。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包括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修复自然生态任重道远。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同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坐标。从湖北来看,尽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欠账仍然很多,压力丝毫未减。我们要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的历史维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湖北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
中国发展网: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其中有哪些亮点?改善或解决了哪些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
杨颖: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以来,湖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大任务落实落地,取得积极进展。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态势初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六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不断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加快。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十二五”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8%、24.7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湖北的累计下降16%、17%的目标任务。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0年分别下降12.25%、13.95%、20.61%和18.49%,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给湖北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扭转,2016年,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10累计均值为8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比下降14.1%;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比下降16.9%;全省17个重点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3.4%,较2015年比例增加7.3%;全面完成大气污染治理年度目标任务。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长江干流总体水质由良好上升到优,汉江干流、长江支流、汉江支流总体水质状况保持稳定。2016年,全省114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的个数为94个,超目标2个;劣ⅴ类断面个数为5个,低于目标5个。全省共排查出的146条城市黑臭水体,已销号或完成整治71条,占总数的49.65%,超额完成消除30%黑臭水体的目标。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形成,组织实施“绿满荆楚”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61%,水土流失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持续推进,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文明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法规文件。在全省全面推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生态保护红线、省以下环保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和省级环保督察。设立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建立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湖北获批全国首个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碳排放权交易累计交易量和交易额稳居全国第一,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复同意实施。
建立“三条红线”指标体系 推进水资源治理
中国发展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千湖之省,又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湖北是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杨颖:水资源是湖北最大的资源禀赋、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湖北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补齐水利建设短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坚决防治水污染、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等举措,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全省已基本建立了省、市、县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线开工,从2017年开始实施精准发力补短板三年水利设施补强工程,重点开展五大湖泊及四湖流域湖堤加固、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入江主要支流治理,海绵城市等建设。
此外,湖北还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由省委书记任第一总河湖长,省长任总河湖长,并担任长江的河长,清江等11条跨市(州)的重要河流和五大重要湖泊,分别由省委常委、副省长担任河湖长。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制体系,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以实际行动维护“千湖之省”美名。
同时,落实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开展非法码头、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修订了《湖北省工业与生活用水定额》,开展了节水型企业、灌区及公共机构创建。
中国发展网:体制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湖北在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具体成效如何?
杨颖:党的十八以来,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湖北省委制定印发《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人大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每年制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改革项目,由专项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督促落实。
——积极探索试验。湖北获批全国首个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国家相关部委批复同意实施。作为全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之一,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量、交易总额稳居全国第一,全省还先后推出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众筹项目、配额托管、引入境外投资、建立低碳产业基金等五大创新之举,开创全国试点先行典范。湖北还率先设立省级环境保护政府奖,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制度,将空气质量改善情况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挂钩。
——强化监督考核。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主动在全省全面推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省以下环保监察机构垂直管理和省级环保督察。
大力实施“生态立省” 应对四大挑战
中国发展网:湖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哪些挑战?又是如何一一化解的?
杨颖: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4个方面:
一是经济长期高位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累积排放与资源环境承载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三五”期间,全省的 gdp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扩大,考虑到技术进度、转型升级等因素,单位经济新增量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会有所降低,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任务艰巨。能耗、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完成国家考核要求的难度较大。能源消费呈刚性增长,部分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较严重,环境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三是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全社会环境意识空前高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数量、质量、方式及其均衡性等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社会公众对环境风险的认知和防范意识越来越强,环保“邻避问题”不容忽视。同时,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发展,对环境数据整合、动态更新及信息公开透明等带来了新挑战。
四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覆盖了“资源产权、用途管制、资源节约、生态补偿、环境治理、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多个方面,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到了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的阶段,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智慧纵深推进。
中国发展网:湖北目前有哪些地方列入了国家第一、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目前这几个示范区建设情况如何?
杨颖:湖北省十堰市(含神农架林区)、宜昌市、黄石市、荆州市列入了国家第一、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这5个地区严格按照国家批准的实施方案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出台相关政策,落实有关措施,推进了一批关键项目建设。
十堰市率先实施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和环境保护考核“一票否决制”,建立了与生态文明相配套的差别化政绩考核机制,聘请了15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十堰市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之日——12月12日设立为全市“生态文明日”,在全国率先推动实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模式,全面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
宜昌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城市环境总规,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流域性水利综合执法机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
荆州市成立“荆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探索“两评两察合并”(能评环评合并编制与合并审查、节能监察与环境监察合并)。
黄石市成立环保110中心,积极开展环境监察执法行动。神农架林区获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设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
中国发展网: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多新目标和新要求,下一步,湖北省将如何结合这些新目标和新要求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何具体规划?
杨颖: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总书记对湖北的殷殷嘱托,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
——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全面治理突出环境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实施《湖北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 协调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加快工业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厂、农村垃圾清运处理等建设。
——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天然气使用县市全覆盖,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及建筑产业化。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培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成果运用。